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物理化学 Triton X-100”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139 秒)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电导率、高效液相色谱和影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Triton X-100对血红蛋白/利巴韦林/H2O体系中血红蛋白性质和药物控制释放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Triton X-100浓度的增大, 荧光强度、荧光偏振、zeta电位和蛋白的形貌均发生较大的变化, Triton X-100能使增溶定位在蛋白表面中的利巴韦林逐渐游离出来. 当Triton X-100浓度...
Triton X-100在乙二醇中的胶体性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riton X-100 临界胶团浓度 胶团聚集数 荧光猝灭
2009/12/10
Triton X-100在乙二醇中的胶体性质。
头孢唑酮与Triton X-100缔合体系的相互作用
头孢唑酮 Triton X-100 表面活性 聚集数 结合常数 分配系数
2009/12/9
抗生素头孢唑酮的加入使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表面活性降低. 1H-NMR的结果表明,头孢唑酮增溶于胶束极性基团附近.头孢唑酮与Triton X-100胶束的结合常数随Triton X-10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头孢唑酮在Triton X-100胶束相和水连续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随Triton X-100含量变化而变化.
利用表面张力法,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体系在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乙二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10%和20%)中的热力学性质和胶团化行为. 结果表明, 混合体系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存在协同效应, 临界胶束浓度随乙二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利用Rubingh和Maeda模型计算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胶团相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以及...
吸附与润湿II.Triton X-100和Triton x-305在炭黑/水和炭黑/环己烷界面上的吸附层结构
水 吸附 浓度 表面化学 炭黑 炭黑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环己烷 石墨 表面分析 吸附层理论 润湿 TRITON X-100 TRITON X-305
2007/12/24
摘要 测定了15℃和30℃时炭黑自水和环己烷中吸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Triton X-305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过程的标准热力学函数;测定了石墨/水/环己烷和石墨/水/空气的接触角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 分析所得结果,可得结论:在炭黑/水或石墨/水界面上,Triton型表面活性分子形成单分子吸附层,分子以憎水的iso-C8H17C6H4基团附着在表面,而以亲水的聚氧乙烯链...
Triton X-100推动碱金属离子在液/液界面上转移的机制和伏安行为
水 钠 钾 硝基苯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氯乙烷 电化学反应 TRITON X-100 循环伏安法 碱金属离子 界面转移
2007/12/10
本文用四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推动碱金属离子K^+, Na^+等在水/硝基苯, 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转移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Triton X-100推动金属离子转移的一种机制, 推导了转移半波电位方程式, 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磺酸钠(AOT)/Triton X-100混合反胶束体系中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催化蓖麻油水解的反应. 考察了Triton X-100占总表面活性剂的摩尔分数(x(Triton X-100))、水与总体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0)、pH值、反应温度以及底物蓖麻油的浓度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
Triton X-100体系层状液晶结构及其润滑性能
层状液晶 2H NMR Triton X-100 正癸醇 润滑性能
2010/2/4
Triton X-100体系层状液晶结构及其润滑性能。
Triton X-100/正癸醇/水层状液晶制备泡囊
Triton X-100 层状液晶 泡囊 电位 微极性
2010/2/4
Triton X-100/正癸醇/水层状液晶制备泡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