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Nature”相关记录46条 . 查询时间(0.265 秒)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阴永光课题组在人为活动塑造鱼类汞浓度水平的地理差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Human activities shape important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fish mercury concentration level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Food (https://doi.org/10.1038/ s43016-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岳超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全球不透水面扩张导致碳排放最新研究成果(图)
岳超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不透水面 碳排放
2024/9/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方雪坤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阐明中国东部CCl4最新排放状况及潜在排放源(图)
方雪坤 Nature Communications CCl4 排放源 四氯化碳
2024/7/9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Nature发文阐述城市树木种植应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城市 树木种植 环境
2024/3/3
2024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唐立娜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Nature发表题为Cultivate urban trees for 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s的通讯文章。文章指出应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种植和管理城市树木,以实现对人类和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东北地理所在Nature发文提出加强城市湿地保护建议(图)
城市湿地 生态环境
2024/1/13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织部分,城市湿地在水源供给、增湿降温、雨洪调蓄等多个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24年国际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人类福祉”。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毛德华研究员等在12月5日出版的Nature发表题为“Rescue urban wetlands for flood resilience”的通讯文章(Correspondence),总结城市湿地在抵御气候变化危...
2023年7月16日,张东教授团队与墨尔本大学Mark Elgar教授团队合作以“Short-term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severely compromises insect antennal olfactory perception”为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论文,发现了较低浓度颗粒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昆虫的多种重...
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的大冰期气候塑造了第四纪以来的海洋和陆地环境格局,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群落,包括人类的出现和演化。在这之前的上新世和中新世,地球气候则相对温暖,是距离现代最近的地质温暖期,这期间仅南极发育了大规模冰盖,而北半球仅发育了零星的小规模冰盖。这一情景与目前两极冰盖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在距今1万年多前的末次冰盛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南极发育着大规模冰盖,冰盖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成果]地理科学学部傅伯杰院士团队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发文阐明中国旱区生态系统变化、驱动机制及影响(图)
中国旱区;生态系统;变化;驱动机制
2021/11/11
旱区(drylands)是指年平均降雨量与潜在蒸散发之比小于0.65的区域,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风险高。中国旱区分布广、类型多。1980-2000年间全球旱区扩张约4%,其中中国旱区扩张面积占比达1/3。针对中国旱区生态系统变化、驱动机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效应的系统性研究不足,2021年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傅伯杰院士团队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
2021年10月21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周丰课题组在Nature Food上发表题为“Global mapping of crop-specific emission factors highlights hotspots of nitrous oxide mitig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全球农田氧化亚氮(N2O)排放因子(EF)的空间分异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并量化了全球农田N...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方雪坤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发文揭示中国东部地区CFC-11及相关化学物质排放量下降(图)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方雪坤 Nature 中国东部地区 CFC-11 化学物质 排放量 蒙特利尔议定书 大气污染物 温室气体排放
2022/6/2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的“新兴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与调控”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在新兴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生物对新兴污染物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新兴污染物的联合修复技术等若干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为了阐明新兴污染物的环境效应,支撑相关防治政策法规的制订,实现环境技术干预下的健康保障,该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在生物对新兴污染物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方面,深入解析了淡水植物对纳米塑...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梁赛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Food撰文揭示1600-2012年间中国磷循环网络韧性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图)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梁赛 教授 1600-2012年间 中国 磷循环 网络韧性 演变规律 影响因素
2020/6/24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梁赛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食品》(Nature Food)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发表(Network resilience of phosphorus cycling in China has shifted by natural flows, fertilizer use and dietary transitions between 1600 and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