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Pd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359 秒)
一种Pd-Ag/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Pd的质量分数为1-30%,Ag的质量不大于Pd含量的25%。该催化剂采用浸渍还原法获得,其制备包括:(1)碳载体的分散、(2)浸渍液的配制和(3)Pd-Ag/C催化剂的制备三个步骤。该催化剂制备过程不需要加保护剂调控催化剂粒径及合金度,碱性介质中对小分子醇氧化的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制备过程无毒无污染,可放大生产,可用作碱性介质中小分子醇的电化学氧化催化剂...
一种Pd-Ag/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Pd的质量分数为1-30%,Ag的质量不大于Pd含量的25%。该催化剂采用浸渍还原法获得,其制备包括:(1)碳载体的分散、(2)浸渍液的配制和(3)Pd-Ag/C催化剂的制备三个步骤。该催化剂制备过程不需要加保护剂调控催化剂粒径及合金度,碱性介质中对小分子醇氧化的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制备过程无毒无污染,可放大生产,可用作碱性介质中小分子醇的电化学氧化催化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Pd催化剂及制法和在胺类化合物消旋化及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应用。该负载型Pd催化剂应用于(S)-1-苯乙胺的消旋化反应时,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大于97%的产物选择性。这种Pd催化剂应用于1-苯乙胺的动态动力学拆分时,目标酰胺的收率可达到95%以上。本发明大大拓展了胺类化合物消旋化和动态动力学拆分的催化剂应用范围。该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应用范围广。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Pd/C-SiC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以高强度大孔碳化硅为载体,表面生成碳层并经过二氧化碳活化及氮原子掺杂改性后分散Pd催化剂,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活性,而且高强度碳化硅载体作为硬骨架,可避免了碳载体反应过程中破碎等问题,提高催化剂寿命,在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反应中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Pd/TiO2-C-SiC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主要解决现存的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反应中,由于活性炭载体易破碎以及质量差别大,所造成的钯催化剂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以高强度大孔碳化硅为载体,通过表面炭化并用二氧化钛改性,以增大钯金属分散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活性。另外,高强度碳化硅载体的使用,也很好的避免了碳载体破碎造成的反应压降增大的问题,可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Pd基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Pt-Pd合金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共聚物溶液;(2)将铂盐溶液和钯盐溶液加入到上述步骤(1)中得到的共聚物溶液中,在搅拌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得到Pt-Pd合金纳米粒子溶胶;以及(3)将导电性载体加入到上述步骤(2)中得到的Pt-Pd合金纳米粒子溶胶中,搅拌使得Pt-...
PD-L1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之一。靶向PD-1/PD-L1免疫检查点具有广谱抗肿瘤效果,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响应抗PD-1/PD-L1免疫疗法,且部分患者在免疫治疗后发生获得性耐药。已有研究表明,PD-L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免疫治疗抵抗性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PD-L1的调节机制可能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利:一种Pd@Ag核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利:一种Pd@Pt核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抗帕金森症(PD)复合制剂
拓扑绝缘体及其边界态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高阶拓扑绝缘体[1],比如三维二阶拓扑绝缘体,同时具有有能隙的体态和表面态,但是存在无能隙的一维棱态。二维的二阶拓扑绝缘体(2D SOTI)在能隙中存在相应的角态,Benalcazar等人提出的2D SOTI模型不适合电子材料体系[1],而且人们很少在过渡金属层状材料中提出高阶拓扑。近年来,A2M1,3Te5(A=Ta, Nb; M=Pd,...
醇无溶剂催化氧化是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绿色途径。其中,钯基催化剂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而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金属钯物种(Pd0)是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Pd0上醇的β-H消除是反应的决速步骤。由于氧化钯物种(Pd2+)在原位反应条件下很容易被还原成Pd0,造成传统方法难以控制催化剂稳定的Pd2+/(Pd0+Pd2+)比例,且催化剂中Pd0和Pd2+的作用难以区分,无法实现高效的协同,催化剂...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肿瘤治疗新方法,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使得肿瘤治疗的局面焕然一新。特别是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造福了大量的癌症患者,其发现者们也因此于2018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尽管如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还存在着应答率低、肿瘤复发等问题,因此仍需更多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