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电成像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电成像技术相关记录264条 . 查询时间(4.094 秒)
近日,南京大学徐挺教授和陆延青教授团队在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偏振复用的超构表面实现了三步相移结构光,通过照明物体成功实现了超分辨成像。
近日,南京大学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张万隆助理教授、袁小聪教授研究团队在软物质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构筑了拓扑手性层状铁电液晶超结构,基于其独特的快速电光响应性,提出了一种高速选择边缘增强成像的新方案。该结构在低电场驱动下发生有效光轴的分布重构,实现了矢量光场的动态调控及正交维度边缘检测的快速切换,展示了宽带高效、动态高速的光学模拟运算技术,拓展了软物质在成像及光计算领域的应用...
微观表征技术已经被证明对于现代科技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市面上对表面形貌的常规表征手段有光学显微镜、SEM、AFM、台阶仪等,但目前尚缺少实时分析微界面接触状态的精准探测技术,这极大的阻碍了电子科技领域和材料开发领域域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国科学院大学郭玉婷课题组与青岛大学王晓雄课题组协作,通过利用“超分辨荧光微球硅胶形变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接触界面的微观三维可视化分析,完成了摩擦纳米发电机(...
2024年7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司徒国海研究员和郭劲英副研究员团队,基于超构表面偏振敏感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入射线偏振态连续变焦的超构透镜,实现了系统紧凑且稳定的定量相位成像器件的设计。相关成果以 “Varifocal Metalens for Compact and Accurate Quantitative Phase lmaging”为题,发表于A...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热烈祝贺学会多位专家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帆课题组通过构建原子分辨且具有选择性成像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针尖,并结合上海大学欧阳润海课题组理论计算,成功解析了困扰表面科学领域三十余年的“44”和“29”两种铜表面氧化物薄膜的原子结构,为理解铜表面氧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的硕士研究生张鑫生和导师闫晓理研究员等人利用界面区成像光谱仪(IRIS)以及其它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黑子中色球层本影波的精细结构和驱动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Origin of the Chromospheric Umbral Waves in Sunspots”于2024年6月6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太阳物理》(Solar Physics)上。
在活细胞中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RNA等进行时空定位和追踪,对于理解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揭示其机制至关重要。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开发显著提高了活细胞内功能性蛋白成像的适用性。目前,荧光点亮RNA适配体 (FLAP) 已作为荧光蛋白的对应物应用于细胞中功能RNA的成像。FLAP通常是利用体外进化筛选技术得到的一段RNA序列,其结合配体后能显著增强配体的荧光。由于其高亮度、更好的可编程性和较小的尺寸,...
三维交联的亲水性聚合物网络构成的荧光水凝胶(FPHs)材料在发光传感、检测以及信息加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得到迅速发展。2024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不含传统大π共轭结构的发光系统,基于簇集诱导发光效应(CTE)的一类新兴的、非常规的发光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传统荧光材料不同,其发光来源不是通过大π共轭结构的发色团,而是通过富含π电子或孤对电子基团(如羟基、酯类、羰基、酰胺等)的相互聚集而形成的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国庆教授团队在分子手性和室温磷光(RTP)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构建发色团-手性中心的双模块结构,实现高效、快速、广谱、便捷的天然氨基酸手性的裸眼识别,并通过制备方法,分子结构调控等方式实现了识别效果的进一步优化。该发现不仅证实手性选择室温磷光增强(Chiral-Selectiv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
重庆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团队设计了基于同轴高速成像系统监控整个成形过程,可有效识别关键工艺现象,为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相关工作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Computers in Industry》、《Materials & Design》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朱幸俊课题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无畏课题组等合作,发展了一种工作波长大于1500 nm的近红外发光纳米温度探针,并结合光传播模型计算成像技术,在活体小鼠脑血管中实现百微米级温度成像。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将该滤波器件安装于传统无标记光学显微镜的出射端,它可以对出射光场的背景噪声进行高效抑制,进而采集到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Cascaded momentum-space-polarization filters enable...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王瑜副教授、陆延青教授团队以具有优异环境友好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蚕丝蛋白为基质材料,发展了水蒸气诱导的多策略纳米压印技术以及多模态三维变形技术,进而构建了大尺度、可擦写、可重复编程、多功能的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平台展现了2D/3D信息编码、多通道成像、以及多模式信息复用的能力,在多维度显示、多阶段加密、多层不可克隆防伪、以及3D高安全加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4年3月1日上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邀请南京理工大学左超教授在科学楼B座715会议室举办了题为《计算光学成像:现状、挑战与未来》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院长陈平主持,学院广大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参与了此次报告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