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信息技术”相关记录736条 . 查询时间(4.281 秒)
中国科学院研究实现单晶态sp2-碳共轭有机框架聚合物的精准构筑(图)
有机 聚合物 三维 拓扑
2025/1/9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提出了亚胺(C=N)到烯烃(C=C)连接键原位转换策略,实现了单晶态sp2-碳共轭有机框架聚合物的精准构筑,有望推动新一代具有二维/三维拓扑结构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制工作。这类材料在光催化、化学生物传感器、有机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1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Synthesis of single-crystalline sp2 car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学者在揭示土星环电流长周期变化特征方面取得进展(图)
原子 成像 耦合
2025/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74200)资助下,北京大学乐超研究员团队通过对卡西尼号(Cassini)探测卫星的能量中性原子成像数据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分析,发现了土星环电流强度和峰值位置存在11年长期变化特征。相关结果以“能量中性原子成像揭示土星环电流11年周期(Energetic neutral atom imaging reveals nearly 11-year cycle of t...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构筑出具有带有栅极结构的聚合物自旋阀器件(图)
结构 聚合 器件
2025/1/5
作为自旋电子学的新兴分支之一,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具有成本低、可溶液加工、重量轻、可化学裁剪等特点。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将有机分子独特的优点与自旋调控相结合,带来了新材料、新架构和新机制,并为下一代高性能量子器件提供了新的研发路线。对自旋界面进行设计和优化是提高有机自旋阀器件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现阶段,调控自旋界面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工程、改变有机分子种类等非原位技术,而对于自旋界面的原位、非破坏性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脆性无机非金属材料塑化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无机 金属材料 器件
2025/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22213、5223201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研究员、陈立东研究员与合作者在脆性无机非金属材料塑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含缺陷的Bi₂Te₃基热电晶体室温反常塑性(Room-temperature exceptional plasticity in defective Bi2Te3-based bulk ...
2024年12月24日,华南师范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昕明研究员课题组在面向人机交互的光学成像识别与感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Real-Time Imaging Sensing System to Visualize Elastomer Surface Profile Evolution for Dynamic Tactile Recogni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材料领域知名...
兰大学者合作发表缪子技术应用综述文章(图)
技术应用 同位素 成像
2024/12/20
2023年11月23日,来自12个国家的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在Nature Reviews Methods Primers杂志上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天然射线缪子技术(Muography)最新应用进展的综述文章,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刘志毅教授代表中国研究社区撰写了部分章节。
2024年12月19日,《PLOS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epresentation of abstract goals in working memory is supported by task-congruent neural geomet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俞青研究组完成。研究人员运用脑电(EEG)和功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高效硬件的需求日益增加,自旋器件凭借其非易失性、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特点,在加速神经网络计算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当前,自旋器件正逐渐成为新型人工智能硬件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热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光子 器件 辐射
2024/12/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134009,621210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炜研究员团队及其合作者在热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热光子学手段,成功实现了热辐射角度和光谱的跨波段协同调控,并设计出具有跨尺度对称破缺性、角度非对称光谱选择性的定向发射器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竖直表面的日间亚环境辐射制冷。相关成果以“竖直表面的日间亚环境辐射制冷(Sub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学者在热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光子学 光谱 器件
2024/12/2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134009,621210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炜研究员团队及其合作者在热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热光子学手段,成功实现了热辐射角度和光谱的跨波段协同调控,并设计出具有跨尺度对称破缺性、角度非对称光谱选择性的定向发射器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竖直表面的日间亚环境辐射制冷。相关成果以“竖直表面的日间亚环境辐射制冷(Suba...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开发出多臂寡聚受体与高效稳定有机太阳能电池(图)
有机 太阳能电池 器件
2024/12/20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具有轻、薄、柔以及可溶液加工等突出优点,在可穿戴、便携式能源及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高能量转换效率(PCEs)和长期稳定性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至关重要。近年来,得益于新型小分子受体的研究,有机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小分子在光、热等条件下的快速扩散会引起形貌退化,导致含有小分子受体的光伏活性层通常存在器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展“靶控自闪烁”荧光探针实现准确单分子定位超分辨荧光成像(图)
分子定位 成像 细胞
2024/11/29
2024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乔庆龙副研究员团队发展了一种“靶控自闪烁”荧光探针,并将其命名为“Blinkogenic Probe”,这类探针只有在识别靶标后才会激活自闪烁荧光开关性能,排除了非靶向单分子定位的干扰,提升了单分子超分辨成像的定位准确性,实现了活细胞内免洗动态单分子超分辨成像。
2024年11月22日,《Nature Method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fast morphological dynamics of neurons in behaving anima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王凯研究组完成。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有效解决了背景噪...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在蓝相液晶3D双手性图案的时空可编程打印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打印 三维 柔性
2024/11/25
动态色彩控制在显示器、数据加密和信息存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传统仅限于表面层级的颜色调控方法,时空色彩控制能够利用光的波长、偏振、相位等变化,实现立体彩色像素的三维操控,显著提升信息容量和多功能性。蓝相液晶(BPLCs)具有分子级自组装的三维周期排列的手性结构、快速响应和可调偏振颜色,使其成为理想的光学信息操控平台,在三维(3D)柔性显示器中展现出有前景的应用。但现有研究大多依赖外部刺激,缺乏...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等揭示灵长类面部情绪感知的遗传性和神经基础(图)
遗传 神经 成像
2024/11/14
面部情感识别是人类重要的社交能力。这一能力让我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他人的基本情感如快乐、恐惧等。而这种社交能力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社会认知障碍中常常受到影响。尽管面部情感识别在社交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起源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