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学”相关记录4061条 . 查询时间(2.717 秒)

中国科学院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空间代表性及影响评估有新方法(图)
土壤 空间 评估
2025/2/17
2025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在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提出评估站点下垫面空间异质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探讨现有全球土壤水分站点在卫星数据产品验证中的可用性,为卫星土壤水分产品的有效验证以及未来土壤水分站点的合理布设与应用提供方法与依据。2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其影响因素》(Spatial ...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毫米/亚毫米波射电天文相关科学研讨会成功举办(图)
射电 天文 观测
2025/2/19
2025年1月14日至16日,毫米/亚毫米波射电天文相关科学研讨会在上海天文台顺利召开。该会议汇聚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等20家单位的65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毫米/亚毫米波射电天文相关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MCI/IFS在轨定标科学研讨会议成功举办(图)
天文台 空间 光学
2025/2/19
2024年12月20-23日,由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主办,南京大学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协办的MCI/IFS在轨定标科学研讨会在江苏苏州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等...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团队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图像叠加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图)
詹姆斯 天体物理学 观测 数据
2025/1/16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等单位参与的联合研究团队使用2022年由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王蕾、李国亮和康熙提出的“多次曝光图像反混叠与PSF反卷积叠加(UPDC)”算法对“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的多次曝光图像进行重新叠加,生成并发布了国际上首个JWST多次曝光图像反混叠和PSF反卷积叠加数据...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精密测量院詹明生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冷原子干涉陀螺(图)
测量 詹明生 原子
2025/2/19
2025年1月11号,National Science Review(简称 NSR)杂志以advance article 的形式发表了精密测量院詹明生研究团队题为“Realization of cold atom gyroscope in space”的研究工作。NSR配文介绍:这项工作首次展示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原子干涉仪实现的在轨冷原子陀螺仪,标志着空间量子惯性传感时代的诞生。
2024年12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首次观测到格点规范理论中的禁闭相与非禁闭相转化的微观动力学过程,为剖析复杂的量子多体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2025年1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 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异常类星体的筛选中取得新进展(图)
星系 天体测量 宇宙
2025/1/11
2025年1月4日,由上海天文台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天文台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开发了一套高效的异常类星体筛选方法,将目前成对的活动星系核(AGN)候选体数量提升4倍以上。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12月11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2023年12月中旬,一场强寒潮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标志着一次“天气鞭打事件”(Weather Whiplash Event)的发生(图1)。天气鞭打事件指气温从极端暖(冷)到极端冷(暖)的快速剧烈变化。然而,传统识别指标(如温度方差)难以充分反映这些事件中气温演变的特征。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长白山40米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图)
天文台 射电 测量
2025/1/11
2024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上海松江、西藏日喀则、吉林长白山三地同步举行中国VLBI网主题报告会暨日喀则和长白山40米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仪式。
2023年9月,在探月工程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相继启动了位于吉林长白山和西藏日喀则两地的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项目。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现已圆满完工。两个新建站位于我国西南、东北,建成后将显著改进我...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揭示新浮磁场引发太阳爆发的关键条件
磁场 太阳 天体物理
2025/1/5
新浮磁场是驱动太阳爆发的重要物理机制,而科学家对新浮磁场引发太阳爆发的条件尚不明晰。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林隽团队联合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博士沈呈彩团队,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暗条通道”函数C,以判断新浮磁场能否引发太阳暗条失去平衡,为预测太阳爆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多通道雷达高多普勒容限相位编码波形设计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空间 信息 遥感
2025/1/14
多通道雷达系统因其在目标探测、跟踪、成像和识别方面的卓越性能2024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多通道雷达系统,宽带矢量噪声雷达通过在一组正交极化天线通道上同时发射随机正交电磁信号,然后利用矢量匹配滤波器来并行接收和处理到达每个通道的目标散射回波,从而实现对复杂目标全极化散射信息的高分辨率、快速、精确测量,体现了噪声雷达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空间引力波探测相位计研究获进展
空间引力 探测
2025/1/5
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级联积分梳状(CIC)抗混叠滤波器被用于相位计的抗混叠降采样。而CIC滤波器通带不平坦,意味着不同频率下的衰减不同。因此,在需要对相位真值高精度测量的领域,传统的降采样方法并不适用。2024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团队采用基于CIC插值二阶多项式(ISOP)架构的滤波器,用于补偿衰减效应。相关研究成果以Optimization Design of Decimation...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δ Scuti型变星星震学研究获新进展(图)
天文 数据 分析
2025/1/13
2024年12月26日,国际天文学杂志《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在线刊出了云南天文台陈兴浩副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张孝斌研究员以及云南天文台李焱研究员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为解决盾牌座δ型变星星震学中长期存在的模式认证难题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天文台在太阳迷你暗条爆发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天文 太阳 观测
2025/1/1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杨丽平博士和薛志科研究员等人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和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等所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和多波段观测数据,研究了太阳活动区一个三维扇-脊磁位型中由两步磁重联触发的迷你暗条间歇性爆发。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12月20日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中国科学院“古姆星云是否为背景脉冲星散射屏”历史疑问获解答(图)
天文学 等离子体 空间
2024/12/20
古姆星云是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发现的最大角尺度的发射星云。半个世纪以来,古姆星云可能是背景脉冲星散射屏的观点多有提及却未获证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依托上海天马望远镜对脉冲星B0740-28星际闪烁现象的长期“双频同时”监测结果,找到了回答这一历史疑问的直接证据。2024年12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