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谱学”相关记录227条 . 查询时间(1.967 秒)
上海光机所发展高帧频、单光束相干拉曼测温技术(图)
激光 燃烧 光谱
2024/12/23
2024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空气激光,发展了单发次、单光束相干转动拉曼测温技术,并在不同温度下展示了其千赫兹测温能力,测量精度达到小于2.3%的水平。相关成果以“Single-Shot Single-Beam Coherent Raman Scattering Thermometry Based on Opti...
中国科学院二氧化碳和生物基呋喃共转化研究获进展
光谱 光电 催化剂
2024/12/8
2024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取得进展。该研究开发出双金属单源法合成的Zn-Mo-O/ZSM-5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将二氧化碳与2-甲基呋喃共转化生成芳香烃,显著减少了积碳,开辟了可持续化学品生产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联合青岛大学提出基于拉曼组的肿瘤转移潜力快速预测方案(图)
肿瘤 预测 细胞 光谱
2024/12/20
2024年11月21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胰腺癌因其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现困难、治疗效果有限、并发症严重以及病因复杂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癌症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快速、精准评估肿瘤转移潜力成为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2024年11月21日,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合作,结合单细胞拉曼光谱与机器学习,推出一种全新的肿瘤转移潜力评估工具——拉曼组指导的肿瘤转移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在无能耗制冷领域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图)
制冷 辐射 光谱
2024/11/23
热辐射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能量传递方式之一。而传统的黑体辐射因非定向、非相干、宽光谱、无偏振等固有特性,致使辐射体与其周围所有物体均进行热量交换,制约了传热效率和热流操控能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理工张军团队在片上光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张军 光学 光谱 成像器件
2024/11/15
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最高记录。2024年11月7日,团队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文章题为“A broadband hyperspectral image sensor with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团队提出了片上光谱复用感知理论与技术,颠...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人员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揭示银河系消光曲线(图)
数据 银河 光谱
2024/11/6
2024年10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与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张若羿和苑海波教授等人,基于LAMOST光谱参数和Gaia XP无缝光谱计算了银河系的平均消光曲线。该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基于最大样本量的平均消光曲线,新发现了消光曲线上的一个中等尺度结构(ISS),并证实了多个ISS的存在,这对于实现更精确的消光校正和尘埃性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被国际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ApJ...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示光催化剂单晶中超快电荷分离机制(图)
光催化 分离 光谱 动力学
2024/11/8
2024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超快时间分辨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1110组)金盛烨研究员、田文明研究员团队与我所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李仁贵研究员等合作,采用超快瞬态反射显微成像技术,揭示了钒酸铋光催化剂单晶中的超快电荷分离过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提出遥感图像融合领域的频域无关特征学习框架(图)
遥感 计算机 光谱
2024/11/11
2024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谢成军与张洁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频域无关特征学习框架,为多源异构遥感图像的统一表征与自适应融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研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TOP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IEEE TCSVT)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等开发出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面包酵母质检新技术(图)
细胞 拉曼光谱 酵母
2024/10/10
面包酵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快速、精准且经济效益显著的面包酵母质量评估方法。2024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联合天津农学院,开发出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面包酵母质检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低成本、一体化地评估面包酵母细胞的代谢活性和抗冻性能,可以提高酵母菌株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基于单细胞水平的高活性、高耐冻性酵母菌株的高通量筛选和培养奠定了技术基础。相关研...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付钰团队合作在水稻细菌性病害的拉曼检测技术取得进展(图)
付钰 细菌 检测 光谱
2024/11/6
2024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付钰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徐宁团队合作在Talanta上发表了题为“Noninvasive Raman Spectroscopy for the Detection of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and Bacterial Leaf Strea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激光光镊拉曼光谱系统和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结合基于卷积神经网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开放大气双光梳精密光谱测量领域取得进展(图)
大气 光谱测量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25402、42188101、T2125010和618255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向辉教授、张强教授、潘建伟院士等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公里级的开放大气双光梳光谱测量。相关结果以“100公里开放大气的双梳光谱技术(Dual-comb spectroscopy over a 100 km open-air path)”为题,于2024年9月1...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等揭示光污染对鱼类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图)
光污染 行为 光谱
2024/9/25
夜间人造光是现代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光污染源。渔业生产的精准捕捞和养殖环境营造、水电环保的过鱼设施灯光诱趋鱼、水域沿岸城市的灯光秀和街道照明等,均属于夜间人造光范畴。夜间人造光的光谱组成与自然光源不同。随着LED等现代照明技术的普及,夜间人造光光谱范围更广泛,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深远。既往研究表明,夜间人造光会扰乱陆生生物的昼夜节律,但水生脊椎动物影响及其代际效应尚不清楚。斑马鱼作为广泛应用的模式生物,...
2024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2506组)江凌研究员和李刚副研究员团队采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气溶胶质谱实验方法,研究了α-蒎烯与NOx和NH3的光氧化反应过程,揭示了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团簇发光荧光微球研究获进展(图)
聚合物 光谱
2024/9/15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是节能、长寿命的固态照明技术,具有节能、寿命长、可靠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相较基于无机发光体的WLED,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提供了溶液处理的简化制造方案。通常,制造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WPLED)需要将多种荧光团加入聚合物基质以制得白光。多荧光团方法要求精确控制不同单体的比例,以确保各种荧光团的发射强度达到适当的平衡,但增加了生产的复杂度。而开发单荧光团白光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