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池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电池相关记录394条 . 查询时间(1.91 秒)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6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6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22年5月,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23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工作。2023年至今在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电池、高比特性锂一次电池、锌离...
李晓宇,副教授,青年人才托举,河北省优青,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长期专注于动力电池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研究,致力于提高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从电池运行状态监测和预测、智能故障诊断和能量优化管理层面,探索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安全运行及应用方法。
牛树章,工学博士,副教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2016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康飞宇教授。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助理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22年3月加入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纳米碳材料的结构设...
唐泽国,博士,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润园青年PI。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孔雀计划”人才(C类)。2005 年在兰州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兰州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在日本埼玉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历任日本立命馆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助理教授,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任日本东京大学特任助理教授。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任汉能...
王亦文,女,201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优秀毕业生的称号;2014年9月-2015年5月为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大四交换生;之后继续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并于2016年7月和2019年8月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师从朱福荣教授,主攻有机光伏的稳定性。博士毕业后,继续留课题组开展为期半年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2月开始加入Queen Mary Univers...
卢世刚(Lu shi gang)男,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现任上海大学教授。
于蕾,女,1987年07月出生,群众,副教授,2019.06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得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主要承担《化工设计》,《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工艺学A》,《化工专业实验B》,《化工原理实验》等的课程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从事氢能与碳中和、电催化与电化学、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等领域的研究,包括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制备,电催化性能机理的研究。主持项目:高熵合金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袁之敏,女,1986年9月,中共党员,副教授,2017年6月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讲课程《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物理化学B(二)》、《物理化学C》、《物理化学实验A》等,研究方向:光热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dTe系列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染料和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和对电极的研究。
张华香,女,1978年7月,副教授,硕士,2004年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电池材料。主讲过各个专业的理论课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主持过横项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一项,市级项目一项,发表论文数篇。
郭春阳,1987年5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现任智能制造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江津河,男,1971年4月生,中共党员,教授。主讲《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主要从事锂、镁离子电池与铝空气电池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业合作研发项目2项。2010年获首届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多次荣获潍坊学院优秀党员、潍坊学院优秀教师等称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