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森林生态学”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1.901 秒)

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介绍(图)
中国科学院 北京 森林生态
2025/4/24
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简称北京森林站)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北京森林站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参与共建。1990年,经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批准,由已故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和侯学煜及相关专家论证建立,1992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北京森林站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小龙门国家森林公...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图)
重庆 金佛山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2025/4/24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始建于1979年,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地处渝、黔两省交界处,东邻重庆市武隆区、贵州省道真县,南邻贵州省正安县、桐梓县,西邻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北距南川城区约16km,位于北纬28°50'―29°20'和东经106°55'―107°20'之间,总面积40597公顷,最低海拔424米...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图)
广西 木论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2025/4/24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始建于1991年;2014年被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2022年入选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核心创建区域。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北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境内,北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绝无仅有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面积10829公顷。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图)
广西 山口 红树林生态 自然保护区
2025/4/24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于2024年被评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成立于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沙田半岛东西两侧的英罗港和丹兜海,东邻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地域跨合浦县山口、沙田和白沙镇,其保护对象是红树林自然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树木园介绍(图)
中国科学院 沈阳 应用生态 树木园
2025/4/2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树木园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树木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刘慎谔教授和林学家王战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55年创建,占地5公顷,经过近70年的建设与发展,园区已蔚然成林,形成以地带性树种为主体、具有近自然森林结构和外貌特征的自然园林景观和多层次、复世代的城市森林群落,被誉为“大城市里的小森林”,是中国科学院在东...








漓江源生态站位于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是漓江源头、广西和珠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林区,是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带,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南岭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是研究全球变化、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等生物与环境关系重要科学问题的理想场所,具有典型区域代表性和独特性。生态站所在区域属于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地带...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图)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森林草地 荒漠湿地 生态系统
2024/9/13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范围包括森林、草地、荒漠、湿地等单一类型生态系统的起源、演化、结构、过程和功能及其在恢复、管理、保护上的最新科研成果,也包括由不同单一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代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水平及研究进展。此外,期刊还通过学术发展动向评述...

辽宁医巫闾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介(图)
辽宁 医巫闾山 森林生态
2024/12/5
辽宁医巫闾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Liaoning Yiwulvshan Forest Ecosystem National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简称闾山生态站(Lvshan Eco-station),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建立的森林类型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以沈阳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单位,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建设单...







南宁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南宁桉树野外站)于2011年启动建设,主要代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桉树人工林。该站是广西第一个人工林野外站,也是我国桉木第一主产区的首个典型山地丘陵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南宁桉树野外站的布局是“1主站+2副站+2辅助点”,即南宁主站+柳州和钦州副站+百色和梧州辅助点,形成纵穿南北、横贯东西的2条观测样带,覆盖了整个广西桉树主产区...
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简介
内蒙古 赛罕乌拉 森林生态系统
2023/12/8
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赛罕乌拉生态站)创建于2009年5月,隶属国家林业局,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主管,挂靠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赛罕乌拉生态站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TERN)的森林分中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的成员站之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地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距旗政府大板镇115km。...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简介(图)
中国林科院 热带林业所 森林生态
2024/1/2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于2023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试验站位于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18º42' N, 108º49'E),始建于1962年9月,1981年热林所所部迁往广州市,尖峰岭保留为热林所所属试验站,占地总面积723.5公顷(10852亩),其中,热带天然林面积423.5公顷,热带珍贵树木资源引种和造林试验区面积...









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简介(图)
厦门市 下潭尾 红树林公园 红树林
2024/1/25
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于2023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于2010年开始建设,先后实施了一、二期工期,并于2022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免费全域开放。公园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同安湾的核心地带,总体规划面积404万平方米,种植约85万平方米红树林,建设5.3公里海上栈道,拥有丰富的红树林景观资源及水域空间,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公园。







海南吊罗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于2019年建站,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地跨陵水、保亭、琼中3个县,海口市217公里,距三亚市80公里,是海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起始海拔最低的,并保存有大面积的低地雨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南岭北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图)
南岭北江源 森林生态系统 定位观测研究站
2023/11/20
南岭北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南岭北江源站)位于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南岭山脉核心地带,地跨广东省韶关市和湖南省郴州市。南岭北江源站按一站多点进行布局,主站点为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站点分别位于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乐昌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南雄小流坑-青嶂山自然保护区,以及临武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等。

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图)
广东 珠江三角洲 森林生态系统 定位观测研究站
2023/11/20
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珠三角生态站”)位于广东省境内的珠江三角洲区域(22º21'~23º19'N,112º00'~115º00'E),于2005年经国家林业局(原)批准建站,现隶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行政依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珠三角生态站主站点——帽峰山监测区位于广州市太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