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天文学相关记录154条 . 查询时间(1.562 秒)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高能物理研究所,其前身为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的宇宙线研究组,后演变为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宇宙线室。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王淦昌、萧健等曾任该室主任,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始终关心并置身于该室的科学研究。1997年4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2003年7月,更名为“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简称“地星学院”)创立于1978年,经历了地学教研室、地学部、地球科学学院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地球科学人才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基地。现任院长底青云院士,副院长魏勇研究员、周元泽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是国科大“科教融合”特色学院之一,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天文学家、空间科学专家,其中包括12位两院院士、19位“杰青”。拥有并开放运行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天文观测装置,包括分布国内外的20余个观测台站,运行和在建有郭守敬望远镜LAMO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暗物质卫星DAMPE...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于2014年11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论证,获准立项建设。实验室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整合国际优势资源,通过深空探测科学仪器与量子传感、空间环境探测、空间天文观测与行星探测自主系统、地球观测与遥感科学技术等7个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杰出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引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目前,实验...
自2005年1月时任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孙来燕局长与英国科技大臣Sainsbury先生在北京签署中英航天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以来,为进一步加强中英两国航天科技交流与合作,2006年3月,在中英两国航天局指导下,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RAL),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合作研讨会”,随后于2006年11月(伦敦)、2007年3月(上海)分别举办了第二届、...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建于1957年,原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2001年4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2011年1月更为现名。新疆天文台是中国综合性天文台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天文研究机构。新疆天文台现有射电天文、光学天文、太阳物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四个专业研究室,同时设有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分部)、新疆射电天体物理...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于2017年9月成立,是依据《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和《云南大学天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设立的云南大学天文学学科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延聘国际知名科学家和杰出青年学者,研究所致力于推动天文学基础研究。研究所现有全职研究人员11人,研究领域涉及星际介质、恒星及星团、银河系和近邻星系、星系和星系团、宇宙大尺度结构、宇宙学。研究所近场宇宙学研究团队是基于国家大科学装置郭守...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英文名称为“National Astronomical Data Center”,英文简称NADC。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是由科技部、财政部认定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心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体系中同时为中国科学院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心主要共建单位包括中国科...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是科技部、财政部正式认定的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数据中心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为依托单位,联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探月工程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建设和运行。数据中心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空间科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数据系统(WDS)的正式成员,是被...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物理学系、天文学系和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厦门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3年,在中国物理学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最早创立国家半导体学科的五校联盟之一,培养了谢希德、曾融生院士等杰出校友。近年来,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支持下,学院已经逐步形成了统计物理及其交叉学科、低维凝聚态物理、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软物质介观结构学与应用和多信使...
2013年4月经院批复,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面向行星科学基础前沿、我国自主行星深空探测计划创新性科学目标的制定,其总体目标为:成为我国开展行星科学国际前沿基础研究、承研国家有关深空探测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以及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的一个重要研究机构。在未来十年内,实验室将以行星探测、行星化学、行星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行星科学基...
USRA is an independent, nonprofit research corporation where the combined efforts of in-house talent and university-based expertise merge to advance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USRA was founded in 19...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前身为原黔南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自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为贵州省第一家专升本的地方院校时更名为物理与电子科学系,2014年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经贵州省人社厅、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和天文学四个本科专业,辖物理与天文系和电子工程系两个基本教学单位。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13年12月28日。院部与天文部分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广州市海珠区)。空间科学部分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在1927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天文系,1929年又在越秀山修建了中大天文台。广州经纬度的首次决定、航空学校天文学教学等,中大天文学师生均有参与。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全体师生和天文台全体员工、仪器设备调整入南京大学。
天文信息技术是天文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衍生的交叉学科,面向天文学应用协同研发大规模数据存储、检索、数据挖掘、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技术与方法。观测数据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是天文学研究的两种主要途径。对于观测数据,天文观测设备性能提升以及数量的增加,为天文学家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参考数据,而对此类大规模专业数据的存储、管理、使用,同时也对天文学家提出了直接的挑战;天文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对天文学家所提出的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