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生态学相关记录1271条 . 查询时间(2.917 秒)
在广西大瑶山,护林员们与毒蛇、鸟兽为伴,在群山之间穿梭,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大山的一草一木。随着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开展生态保护工作,该区域的生态格局更加优化,生态系统更加完整,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不计其数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近年来,在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续发现新物种,如2022年,在保护区银杉保护站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上发现新种“海明关木通”。2023年,...
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6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2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计划1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及浙江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特等奖获得者1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环境微塑料污染、生态毒理、环境风险管控、海洋污染修复等。
广西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于2022年12月,是广西科学院7个内设机构之一。
主要课程:环境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经济法学、环境生态工程、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原理、生态规划、生态毒理学。
构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生态安全屏障,减少风沙对绿洲的侵袭,保护绿洲生态安全。 在紧靠人工绿洲的荒漠区,是荒漠与绿洲相互作用最为紧密的地带,也称绿洲-荒漠过渡带。在绿洲建设过程中,这一区域往往是受人为干扰最大,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带。在这一区域通过引入人工植被及水分输入措施,在保证人工植被成活的同时,使原有荒漠植被得到保育。即在不破坏原有天然植被的前提下,向人工绿洲边缘荒漠植被中适当引入人工植被,并采...
本成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准噶尔盆地南缘沙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C17B03,2007年~2010年)的主要内容。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世界著名的温带沙漠,是重要的植物抗逆种质资源库。植被分布对防风固沙,保持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但由于垦荒、樵采、放牧、油田工程建设,以及河流断流,导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植被退货,同时由...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对全球环境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团队在POPs领域开展了长期系统的研究,是国际POPs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团队之一。团队提出的若干理论与方法不仅引领了学科发展,而且发展了一系列实用技术和标准,在国家POPs控制以及国际履约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提出的垃圾焚烧、金属冶炼等行业POPs控制技术方案得到采纳和应用。5年来,团队突...
“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及应用”是四川省科技厅自2004年以来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的一个成果集成。几年来,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相继承担了三个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
“天山天池景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团队”在成都山地所陈宁生研究员牵头下、由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和成都物联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等10余位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历时11年,针对新疆天池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题、谷地森林退化、景区生态极为脆弱等问题,系统地提出了灾害防治的“天池模式”、崩塌防治和谷地森林保护技术等。通过项目实施和技术应用,有效治理了当地灾害、保护了景观...
川西北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大熊猫是国宝,世界珍稀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履行国际公约、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举措。栖息地的退化、丧失和破碎化是威胁野生大熊猫生存的根本原因,恢复大熊猫栖息地,是防止野生大熊猫灭绝的关键,刻不容缓。 本项目针对以林木-竹子为核心的大熊猫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难题,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课题,面向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维持其进化潜力的需求,聚焦了栖息地恢复、走廊带建...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是 200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4年6月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论证、2006年6月通过验收并正式挂牌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三峡库区水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和城镇生...
逃生日记(图)     逃生日记  生态科普       2023/8/12
第四届“关注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科普作品大赛图文类二等奖——逃生日记。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于2010年经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应用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和咨询智库”为总体定位,从三峡库区的水质演变及预警、鱼类资源及其保护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岩溶环境与山地灾害四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志坚教授,副主任为曾波教授和李航教授。
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等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环境生态规划、生态环境评价、生态修复技术与水污染处理技术等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等能力。能够在环境生态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生态规划、设计、施工、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修复等方面工作的实践型创新复合人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