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史 >>>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世界新闻事业史 新闻思想史 新闻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新闻史相关记录189条 . 查询时间(3.307 秒)
当下,新闻实践史研究需要通过悖论现象、实践逻辑、理论对话到理论建构的步骤,创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经验—理论—经验”来摆脱学术悬浮状态。
中国新闻事业由近代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不断努力成为新闻传播媒体主人的历史,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发展的历史。过去的一百年间,随着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发生着巨大变化。8月25—26日,“第八届中国新闻史青年学者论坛”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新闻史研究的实践视野与价值建构”这一主题,就如何以中国国情和实际作为研究起点,深入调查研究,...
中国新闻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产物,兼具中国性与世界性,同时又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中介,不断表达和重构着中国性与世界性。本文通过考察新华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的历史,发现中国性呈现为中国新闻的主体性建构,交织着抗衡、比较和沟通的主体性偏向与转向。在万物互联的技术世界,中国新闻的主体性需要转向追求沟通、理解与包容的主体性,在沟通世界的过程中既表现共在共享、关系理性的“中国性”,又立于多元交往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不仅对新闻事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网络建设及信息化工程的建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坎坷历程,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高新技术领先国家。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网信思想对推进网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思想引领作用。
1935至1936年,杭州“全国报纸展览会”、上海“世界报纸展览会”与汉口“全国新闻纸杂志暨儿童读物展览会”相继举行。作为政治传播的一种形式,报纸展览会在官方持续介入之下,党化色彩日渐浓厚,成为了施展政治规训与民族主义教化的空间和载体。一方面形塑着民众的革命记忆与政治认同,确认和巩固了国民党执政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深化了民众的国难意识,提升了民族自信力,并动员他们投身民族国家的拯救与复兴。这对于20...
《新闻春秋》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报,以刊发新闻传播史以及新闻传播理论和业务等方面优秀研究成果为主,反映、引领新闻传播学术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新闻学科健康发展。该刊注重新闻传播学史料积累与挖掘,突出对新闻史上珍贵史料的整理与展示;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新闻史研究的最新和最有价值的成果,注重新史料、新观点、新方法的运用;刊登对前沿热点理论与实务动态进行科学研究的文章,促进学界与业界的互动。努力服务教学,...
此文从报刊性质任务和功能作用、党报办报方针和工作原则、党报与人民群众关系、党报与党的领导机关关系、新闻真实性、言论出版自由、新闻人才素养等方面,系统梳理和阐释了恩格斯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内涵。文章指出,恩格斯早期的民主报刊活动实践、中期的革命报刊实践及后期的政党报刊实践,为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认为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对当下我国新闻工作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重...
1926年至1928年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发起的北伐战争被后世普遍认为是“有道伐无道”。本文通过分析北伐战争中分居南北的大众媒体《良友》和《北洋画报》的政治图像表征,指出北伐并非是全然的“民心所向”,而是呈现出罗生门式的叙述。具体而言,南北两画报以完全对立的政治立场描绘出两种高度差异化的政治图景:天津的《北洋画报》以“南征”视角建构出一个“反赤”的、崇尚“武功”的北洋政府;上海的《良友》则以“北伐”...
据迄今掌握的史料,1909年12月8日《大公报》社论《现政府与责任内阁》最早使用“舆论监督”新名词表达出“运用舆论监督政府机关”的观念。民国时期,“舆论监督”观念发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野。资产阶级使用“舆论监督”表达出“运用舆论手段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观念;而无产阶级使用“舆论监督”则表达出“通过群众舆论对坏人坏事或不良社会现象开展批评进行监督”的意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
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近代宗教报刊在中国社会地位之转变,学界一般多注意其办刊宗旨变化下的内容重构与读者群体的下沉,似乎这一过程是来自新世界西式报刊之“新知”,在落地“旧世界”大清国时的“自然发生”。实际上,“新知”要导入“旧世界”,原有的交通与物流系统默默承担了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中国教会新报》发行网络的考察,发现早期《中国教会新报》受限于宗教传播网络的发行局限,其覆盖仅止于上海周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报刊的功能导向历经了从变革社会到整合社会的变化,形成了四种办报模式。1949-1956年间形成"过渡模式",即通过企业化经营探索、借鉴苏联办报经验,消减了报刊"散滥"造成的损耗,补充了全国性办报经验,同时将办报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计划管控中。1957-1977年间形成"斗争模式",以《人民日报》改版中断为标志,再次开启"报刊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模式。1978-2011年间形...
新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历经曲折探索(1949-1976)、恢复开拓(1977-1999)、创新深化(2000-至今)等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回顾历史,新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取得全方位发展成就: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实现代际交替;课程体系逐渐完善,教材建设成果丰硕;教学设施和行业组织逐渐成为学科发展重要支撑;教育改革坚持加强学科制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
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是中国新闻传播史整体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分为曲折前行、恢复开拓、反思创新、繁荣发展等四个阶段;研究成绩不小,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展望未来,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创新发展,应立足于新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紧跟新时代,加强思想理论指导,增强宏观历史思维和责任感,推进史料文献的系统整理工作,全面系统、客观深入地研究新中国新闻传播史。
本文考察了东周末年春秋时期诸侯封国《春秋》产生动因、名称来源、内容属性、“《春秋》人”的职业秉性及《春秋》发挥社会功能的途径等方面特征后,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封国《春秋》已经具有新闻媒介的主要属性,并因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而成为中国古代地方新闻媒介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认识,也可说是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起源。
1927年至1937年间,为改变华界落后的面貌,“大上海计划”在上海特别市政府的主持下出台并实施。市府秘书处从1927年12月开始与《申报》合作,每周四印行《市政周刊》专版,专载“大上海计划”相关内容,《申报》在宣传、动员和推动计划实施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大上海计划”不仅是一项市政建设方案,更是一个媒介事件。在《申报》对“大上海计划”全方位的呈现和诠释中,城市共同体想象在地方和民族两个层面同时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