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模式”相关记录492条 . 查询时间(1.198 秒)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亚热带所在反刍动物微生物与宿主协同发育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发育 纤维 代谢
2025/2/19
刍动物的"发酵工厂",瘤胃依靠微生物-宿主的精密互作实现植物纤维资源的高效转化。其中,粘膜附着微生物通过与宿主上皮细胞的直接互作,在营养代谢和免疫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从新生到反刍成熟阶段,宿主-微生物互作网络的动态变化仍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和扩增子等技术和构建互作网络等分析手段,解析了从1日龄到90日龄的协同发育模式(图1)。(1)粘膜菌群呈现“病原相关→粘液降解→纤维分解”的演...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植物-传粉者的发散式协同多样化模式具普适性(图)
植物 昆虫 发育
2025/2/20
被子植物和传粉昆虫的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长期被认为是形成两类生物极高物种多样化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遵循严格协同进化导致协同成种的传统认知,一直无法解释双方物种多样化的完整过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研究人员前期揭示了兼容传粉者宿主转移和植物杂交渐渗的发散式协同进化是榕树-榕小蜂专性传粉体系物种多样化的主导模式。该模式是否同样适用于其它专性传粉关系体系的问题值得在更多类...

随着日本核污染水的海洋排放和我国沿海核电站的快速发展,人工放射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渤海和北黄海这样的半封闭边缘海域,其水体交换较慢,放射性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及其最终归宿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模式植物适应高海拔环境机制(图)
植物 环境 群体
2025/1/9
青藏高原具有低温、强风和强辐射等极端环境特点,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全球广泛分布。西藏地区自然分布的拟南芥为探讨植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提供了理想材料。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华南植物园揭示报春花属植物花粉-胚珠数目的变异模式及影响因素(图)
植物 生殖 遗传
2025/1/11
有花植物的花粉和胚珠数目在物种间和物种内广泛变异,在植物繁殖成功中起关键作用,能够影响异花传粉的成功率、种子产量、对后代的遗传贡献以及子代适应度。探究花粉和胚珠变异的原因能够使我们了解生态和繁殖因素如何塑造有性生殖资源的分配。然而少有研究在系统发育框架下,探讨环境因素和花性状等对近缘物种间花粉和胚珠数目的变异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揭示裸子植物核型演化历史和关键模式(图)
植物 演化 历史 基因
2024/12/26
在生物演化的过程中,核型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核型的稳定性对遗传信息的世代传递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核型的变异性对物种形成和多样化也起到重要作用。不同于被子植物多样的核型,裸子植物(特别是松柏类)表现出相当高的核型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一直是未解之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重建了裸子植物核型演...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水稻微生物组代际传递模式(图)
植物 遗传 种子 群落
2024/12/16
202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莉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方荣祥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了题为Dynamics of rice seed-borne bacteria from acquisition to seedling colon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释了水稻种子菌群的获得、定殖、保持和传播模式以及菌群结构的时空动态特征。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处理复杂基因组模式,“人机交互”有新思路(图)
基因 拓扑 细胞
2024/12/26
在哺乳动物细胞核中,染色体通过复杂的折叠形成三维基因组结构,而拓扑相关结构域(TADs)是其关键特征之一,这些结构在细胞发育与疾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尽管已有多种检测方法,但由于背景噪声及TAD结构的复杂嵌套关系,如何精准检测TAD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所科研团队揭示水稻微生物组的代际传递模式(图)
种子 植物遗传 细菌
2024/12/22
2024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莉莉和方荣祥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题为“Dynamics of rice seed-borne bacteria from acquisition to seedling colon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阐释了水稻种子菌群的获得、定殖、保持和传播模式,以及菌群结构的时空动态特征。

胁迫生态系统内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一直在生态学领域备受关注。然而,植物群落空间模式形成的机制及其对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朱峰研究团队调查了滨海盐碱地的中自然分布的近同心圆形植被斑块,并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和相关的土壤特性。同时,分析了植被斑块内不同位置的植物群落调节的土壤对地区优势物种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孙博课题组揭示紧凑型CRISPR核酸酶的独特DNA切割模式(图)
孙博 核酸酶 活性 基因
2024/12/9
2024年11月14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孙博课题组在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题为“CRISPR-AsCas12f1 couples out-of-protospacer DNA unwinding with exonuclease activity in the sequential target cleavage”(CRISPR-A...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三北局 草原 生态修复
2024/11/12
壳斗科锥属物种间相似基因组变异模式获揭示
分子生物学 壳斗科锥属 物种基因
2024/9/26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宝生团队在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旗舰项目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下,研究揭示了壳斗科锥属物种间相似基因组变异模式形成的进化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