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物学 Science”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359 秒)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李占军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研究成果:利用dCas9协助CRISPR Type I-E实现大片段基因组精确敲除(图)
李占军 Science Advances dCas9 CRISPR Type I-E 基因组
2024/5/9
2022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领衔的“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研究团队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姜宝玉课题组合作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澄江动物群云南虫化石的研究论文(Tian et al., 2022)(以下称为原论文)。原论文报道了云南虫化石的鳃弓由叠盘状软骨细胞结构和含有微原纤维构造的细胞外基质组成,被认为符合脊椎动物的特征。研究还通过系...
Science | 四川大学与云南大学共同揭示黔金丝猴的杂交起源(图)
分子功能实验 四川大学 金丝猴
2024/3/5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生命之树的构建中发现了广泛存在的网状进化现象,暗示了杂交在物种多样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杂交物种形成是指两个物种通过杂交的方式融合形成第三个新物种的过程。若这一过程中物种间的染色体倍性未发生改变,则称为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灵长类动物中是否存在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在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化过程中发挥着何种作用?能否鉴定到驱动杂交物种与亲本物种早期生殖隔离的关键基...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Science Advances刊发白斑综合征病毒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图)
海洋生物 Science Advances 白斑综合征 病毒结构
2024/3/5
大脑发育过程中,灵长类和啮齿类的基因数目相近,然而,灵长类却具有高度进化和扩张的大脑。灵长类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如何在不增加基因数目的前提下实现进化性扩张是脑科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易组装出具有不稳定两极的减数分裂主轴,但主轴不稳定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Mechanism of spindle pole organization and instability in human oocytes”的文章,发现分子马达KIFC1(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的缺乏将导致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不稳定。
2022年2月10日,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校动物科技学院孙少琛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Develop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Kinesin motor KIFC1 is required for tubulin acetylation and actin-dependent spindle migration in mouse oocyte meiosis”的研究论文,与2022年2月11日...
《Science》期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序列工作记忆在猕猴前额叶表征的几何结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闵斌副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世明课题组合作完成。在该研究中,科学家训练猕猴记忆由多个空间位置组成的序列,并利用在体双光子钙成像技术记录猕猴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神...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2021年3月16日范衡宇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阐明CCR4-NOT复合体中RNA识别亚基CNOT4在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性染色体配对中的生理功能(图)
范衡宇 CCR4-NOT复合体 RNA识别 动物生殖细胞 性染色体配对 生理功能
2022/10/26
2021年3月16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范衡宇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NOT4 Subunit of the CCR4-NOT Complex is Involved in mRNA Degradation, Efficient DNA Damage Repair, and XY Chromosome Crossover during Male ...
近期,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员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题为“Humpback dolphins at risk of extinction”的Letter文章。文章结合其研究团队的相关科研成果和认识,提出中华白海豚等驼海豚属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呼吁关注这些动物所面临的生存威胁,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建议以阻止该类珍稀动物的灭绝。 驼海豚属共分为4个物种,分别为大西洋驼海豚、印度洋驼海豚、印太驼海豚以...
目前我们并不清楚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和细胞事件,如今,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在实验室中研究灵长类动物胚胎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能帮助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胚胎关键发育过程中的分子细节,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
Survey completeness of a global citizen-science database of bird occurrence(图)
Survey completeness global citizen-science database bird occurrence
2019/10/28
There are many shortfalls in knowledge of the world's biodiversity, and one of the most basic is th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where species occur geographically. This deficiency has broad ramifications...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来自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雄性和雌性哺乳动物在基因表达上的全基因组差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7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nservation, acquisition, and functional impact of sex-biased gene expression in mammals”。
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下文简称“生态中心”)以西北工业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在《科学(Science)》杂志同一期发表三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并以“反刍动物基因组”为专栏,登上了当期封面。这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反刍动物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揭示了反刍动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码。其中,西北工业大学为两篇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另一篇论文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