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 DNA”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价DNA编码化合物库工作流技术驱动新冠非结构蛋白抑制剂的发现(图)
结构 蛋白 病毒
2024/11/30
2024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陆晓杰团队联合许叶春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 “Covalent DNA-Encoded Library Workflow Drives Discovery of SARS-CoV-2 Non-structural Protein Inhibitors” 的文章。该研究开发了共...
宿主DNA受体通过多种机制调控病毒感染
DNA 病毒感染 免疫细胞
2024/3/1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猪育种团队研究揭示了宿主重要DNA受体通过多种机制调控病毒感染。相关成果发表于《免疫学前沿》。
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均十分保守。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细胞质DNA传感器等,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即病毒感染或复制过程中产生的RNA和DNA,启动机体免疫反应,诱导I型干扰素、炎症因子和其他下游抗病毒效应蛋白的产生。鱼类隶属于原始有颌类脊椎动物,其获得...
2003年,科学家在病毒世界里发现了巨大的东西:一些大到用标准显微镜就能看到的病毒。当时,这些巨大的寄生者被认为是罕见的,但后来研究证明,它们比预想的更常见。据《科学》报道,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在几种常见藻类的基因组中发现了完整的巨型病毒基因组。这一发现表明,这种奇怪的病毒群比科学家想象的更多产,也更具有潜在的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组报导虫媒DNA病毒劫持宿主印迹基因逃逸表观抑制新发现(图)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郭惠珊 虫媒 DNA 病毒劫持 宿主 印迹基因 逃逸表观 抑制
2020/8/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组在 The Plant 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DNA Geminivirus Infection Induces an Imprinted E3 Ligase Gene to Epigenetically Activate Viral Gene Transcription 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虫媒DNA双生病毒诱导植物异常表达一个编码E3 ligas...
The most common organism in the oceans harbors a virus in its DNA(图)
organism oceans harbors virus DNA
2020/6/5
The most common organism in the oceans, and possibly on the entire planet, is a family of single-celled marine bacteria called SAR11. These drifting organisms look like tiny jelly beans and have evolv...
DNA支架指导的病毒蛋白多级有序组装及可编程动态调控(图)
DNA支架 病毒蛋白 有序组装
2020/7/30
核酸和蛋白质是生命体基础结构与功能单位的最重要成分,同时也是优秀的分子自组装纳米材料。如果我们充分了解核酸和蛋白质的精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两种组分组装驱动力的精准操控,就可能进行人工设计和建造新型超分子材料和生物纳米机器。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结构多样、功能丰富的特点。但是,氨基酸组合的多样性和折叠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多组分、各向异性、多级组装过程中蛋白模块的相对取向...
病毒DNA在受限空间中的多区域有序性研究获进展(图)
病毒DNA 受限空间 多区域 有序性
2020/4/29
病毒,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既有极其微小的二十面体鼻病毒(如普通流感病毒),也有较大尺寸的砖型正痘病毒(如天花)。然而,DNA是以怎样的形态和方式堆积在病毒内部的,仍旧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解答了这一病毒DNA的堆积问题。
在人类基因组中有8%的DNA来源于病毒,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感染了某种古老的病毒,一些狡猾的逆转录病毒趁机插入了基因组中。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基因是如何保护自身免受病毒侵害的呢?
2019年7月19日,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的论文,报道该课题组发现了机体感知与甄别入侵病毒DNA的一种新型天然免疫识别受体(hnRNP-A2B1)。就像“哨兵”一样,该受体分子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地识别病毒DNA,随后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诱导干扰素产生,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这一细胞核内抗病毒“...
2016年7月18日,免疫学权威期刊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学》发表了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舒红兵院士研究组在抗DNA病毒天然免疫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iRhom2 is essential for innate immunity to DNA viruses by mediating trafficking and stability of the adaptor STING(《菱性...
双生病毒(Geminiviruses)是存在于植物中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病毒,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单链DNA病毒家族,该病毒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具有广泛的宿主。目前已报道双生病毒能够感染玉米、棉花、番茄、木薯、甜菜等重要农作物,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传统抗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病毒基因功能的分析及宿主病毒互作机理的解析,但目前在育种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钦秒研究组有关抗DNA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在PLoS Pathogens发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孙钦秒研究组 抗DNA病毒天然免疫 PLoS Pathogens发表
2015/4/2
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STING作为细胞质内抗DNA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通过N端的多个跨膜区定位于内质网上,它的定位对于其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TING介导的免疫反应过强会导致一些炎症疾病,因此机体如何精确调控STING介导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孙钦秒研究组发现PPM1A以依赖磷酸酶活性方式负调控STING介导的信号。研究表明PPM1A可以与STING和TBK...
我国首例丙肝病毒感染性DNA克隆建立
首例 丙肝病毒 感染性DNA 克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HCV
2013/11/28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获悉,该所钟劲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谢青课题组合作,建立了我国首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性DNA克隆,为下一步抗HCV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带来极大便利。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建立我国首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DNA克隆(图)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性 DNA克隆
2013/11/20
2013年11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novel strategy to develop robust infectious hepatitis C virus cell culture system directly from a clinical isolate (《从丙型肝炎病毒临床分离株直接建立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