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人类学 rna”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0.171 秒)
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由国际遗传工程生物技术中心(ICGEB)、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遗传工程生物技术中心人类RNA病毒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任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国际遗传工程生物技术中心教授Alessandro Marcello、...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发现一类新型长非编码RNA
中国科学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一类新型 长非编码RNA
2016/12/7
2016年10月2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关于长非编码RNA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发现一类新型长非编码RNA,其或与小胖威利综合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被称为基因组“暗物质”的非编码序列,包括基因间非编码序列、内含子非编码序列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曾因用处不明而一度被视为人体...
RNA探针复活古DNA 新方法为古人类及古生物研究打开一扇大门
RNA探针 古生物 古人类 人类遗传学
2022/3/22
研究者已经从5300年前的人类遗骸“冰人奥茨”身上提取了基因组,还将尼安德特人的DNA进行了测序,至此人们可能会认为已经能够把古人类的整个遗传代码完整地排列出来了。但是,这些研究使用的样本都是“完美的样本”,它们基本上深藏于冻结的土壤、冰雪或寒冷的洞穴中,研究者就是从这类样本中提取的骨骼、牙齿或者毛发。但更普遍的情况是,科学家所发现的古人类遗骸埋藏于土壤之中,这些土壤的温暖程度足以滋生无数细菌,而...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百人计划”研究员章张及其团队,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开展科研合作,对长非编码RNA的分类问题进行了系统综述,相关论文在RNA Biology发表。
60Cor-线对人血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能力的影响1)
2008/1/20
摘要例人血在体外接受60Cor-线照射后进行培养,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和14C-尿嘧啶核苷(14C-UR)作掺入实验,以反映DNA和RNA的合成能力。应用滤膜法收获细胞,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双标记样品,发现r-线对DNA和RNA合成的影响有一定规律,即随照射剂量的培加,3H和14C掺入的放射性呈指数下降。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照射剂量和3H-TdR、14C-UR掺入的放射性计数的对数值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