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保护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噪声与震动控制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环境工程学 Al2O3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171 秒)
以甲烷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脱硝技术(SCR-CH4)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的脱硝方法,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比较低。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以及抗水能力,可使用Fe对Al2O3负载的Ga2O3催化剂进行改性。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xFe/Ga2O3-Al2O3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其选择性催化CH4还原NO的性能。使用XRD、N2吸附脱附、XPS、H2-TPR、Py-IR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Fe...
为获得一种可在室温下完全氧化甲醛且价格较低的催化剂,选取商用的γ-Al2O3为载体,以价格相对较低的Pd为活性组分,以Na+为助剂,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0.5% Pd-x% Na/Al2O3(x=0、1、2和4)催化剂。采用N2吸附脱附、XRD、H2-TPR、O2-TPD和XPS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室温催化氧化甲醛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d与Na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部分...
为提高臭氧氧化法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采用在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引入H2O2的方法,建立催化O3-H2O2联合氧化体系,使O3与H2O2在体系中起协同作用。采用等体积浸渍法筛选制备了具有高催化性能的 Fe-Mn/γ-Al2O3 催化剂,应用于O3/Fe-Mn/γ-Al2O3/H2O2 复合体系协同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间甲酚模型废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X...
不同地区的奶牛养殖废水水质具有地域性。在南方地区,常规处理工艺出水COD和色度普遍偏高,臭氧催化氧化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采用优化的浸渍焙烧的制备方法,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Mn-Fe-Ce/γ-Al2O3催化剂,并对其性状进行了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实际奶牛养殖废水一级好氧池出水的臭氧氧化中,结果表明:经含锰、铁和铈化合物的前驱体浸渍液浸渍并进行焙烧方法得到的Mn-Fe-Ce/γ-Al2...
以γ-Al2O3为载体,以MnxCe1-xO2为催化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MnxCe1-xO2/γ-Al2O3催化剂(x=0、0.2、0.4、0.6、0.8、0.9、1),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MnxCe1-xO2/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活性组分MnxCe1-xO2的负载量以及Mn、Ce摩尔比有显著关系,其中焙烧温度...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及不同钯铈比(Pd:Ce)的Pd/CeO2-Al2O3催化剂,并结合XRD、BET、SEM、O2-TPD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对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催化转化效率.XRD和SEM结果表明,Ce和Pd在Al2O3表面呈高度分散状态,有利于PAHs的催化氧化.BET测试表明,Ce的引入改变了催化剂表面孔径结构,提高其比表面...
以介孔纳米γ-Al2O3为吸附材料,重点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及温度对介孔纳米γ-Al2O3吸附稀土元素镧、铈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介孔纳米γ-Al2O3对稀土元素镧铈吸附的最优参数,采用10 mg/L的La3+、Ce4+标准溶液,选择投加量、pH、吸附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综合分析表明最佳实验方案为:投加量为0.20 g,pH为7...
Al2O3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辐射浸渍法和普通浸渍方法制备Fe-Ni-Mn/Al2O3催化剂。采用BET、XRD和SEM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模拟酸性绿B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浸渍溶液pH值和焙烧温度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性能。与普通浸渍法相比,超声浸渍法制备的Fe-Ni-Mn/Al2O3催化剂对酸性绿B脱色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针对汽车尾气中的NO污染物制得Co/Al2O3催化剂,考查了不同因素对Co/Al2O3催化剂还原NO的影响. 用不同方法对该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催化剂纯度高,其中Co负载量为2%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
水处理领域中的一种高级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Fe2O3/Al2O3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催化剂活性组分和催化剂载体,特征:活性组分是Fe2O3,其担载量为3%~5%,载体为球形活性Al2O3,其直径为1~7mm;制备步骤:活性Al2O3于浓度为4%~8%硝酸铁溶液中浸渍4-24h,取出后,用1~2倍浸渍液体积的去离子水洗2~3次,再在80℃~150℃下干燥;然后,于300℃~600℃下焙烧2~8h;...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