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家畜育种学 家畜繁殖学 动物营养学 饲料学 家畜饲养管理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 家畜行为学 家畜卫生学 草原学 畜产品贮藏与加工 畜牧机械化 养禽学 养蜂学 养蚕学 畜牧经济学 畜牧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畜牧学 芯片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83 秒)
鄂尔多斯细毛羊是鄂尔多斯市畜牧业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30多年精心培育,于1985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鄂尔多斯细毛羊主要分布于毛乌素沙区,目前全市存栏141万只,年产细羊毛达4300余吨,羊肉11000余吨。主产区乌审旗存栏126万只,是全国县域规模最大、品质最佳的优质细毛羊产业基地。
近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吴艳博士团队联合北京康普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出国内首款蛋鸭育种芯片——“楚鸭1号”。该芯片是基于吴艳博士及家禽育种团队长期积累的蛋鸭性能测定结果和全基因组数据设计,结合康普森CAGT®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创制出的国内首款20K蛋鸭育种芯片
2023年9月12日,在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首农食品集团北京奶牛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和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标志着我国在荷斯坦牛中高密度SNP育种芯片自主设计开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保障我国奶牛自主选育体系的稳定运行与生物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种业振兴,良种先行”。优良的猪种是现代化和高效养猪生产的前提和核心。湖南拥有丰富的地方猪遗传资源,主要有宁乡猪、沙子岭猪、大围子猪、湘西黑猪、黔邵花猪等多个品种,因适应性强、耐粗饲和肉质风味独特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地方猪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工作较为落后,导致地方猪繁殖、肉质、抗逆性等优良性状退化,且地方猪生长速度慢,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利用高效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和工具,多维度、多层...
2023年3月16日下午,由湖南农业大学和湘佳股份联合举办的“湘芯一号,点亮湘佳”湖南首款黄羽肉鸡育种液相芯片发布会在长沙熙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光辉、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畜牧发展部部长孙立荣、湘佳股份董事长喻自文等出席发布仪式。会议由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湖南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贺喜主持。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和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
近日,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2020年度科技计划项目(SK-JC-2020-02-007)资助下,由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方美英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张勤教授团队、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王争光教授团队以及入园单位博瑞迪生物技术(海南省)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液相芯片开发思路和技术,5家单位合作开发了首款适用于海南地方猪的55K液相芯片
2022年9月25日,基因组所李奎团队基于梅山猪、巴马香猪等基因组序列、功能元件、生物学功能、多态信息含量及单倍型特征等数据,开发出一款生物芯片,命名为“天鹏香芯”,根据其位点特征,又称为猪70K功能位点基因芯片。该芯片可用于检测梅山猪、巴马香猪肉质品质相关的基因表达量,且涵盖了我国地方猪种多个特有的变异和位点,对推动瘦肉猪选育,保护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年关将近,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郊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教学试验基地,留守值班人员李建奇走过一间间牛栏,把青贮饲料拨进槽里。这时,一只只健壮的黄牛纷纷探出头来,伏下身子享用美餐。“最近正是黄牛换毛的时节,也是摄取营养的关键时期,别看它们一天吃得多,但贴膘慢。”李建奇说,值守人员在春节期间不仅要保证牛的安全,还得实时监测健康状况并加以记录。他告诉记者,目前在基地里生活的400多头黄牛,并...
微流控肠道芯片研究进展     微流控  肠道  芯片  仿生  微生物       2021/4/23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的出现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体外试验平台。动物肠道与机体免疫、营养代谢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但目前肠道功能研究受限于单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微流控肠道芯片的研发拓展了肠道功能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概述了微流控技术和肠道芯片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流控肠道芯片的结构与功能,比较了其较传统体外模型的优势,包括高度仿生性、高效性和精准可重复性等,并通过具体...
近日,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乔贤,教师苏蕊、王瑞军为共同第一作者,李金泉教授为通讯作者完成的科研论文《Genome-wide Target Enrichment-aided Chip Design: a 66K SNP Chip for Cashmere Goat》(《基于全基因组捕获测序策略设计绒山羊66KSNP芯片》),在Nature(《自然》)旗下的《Scientific R...
热应激可引起畜禽机体一系列基因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禽多种致病、应激等方面的基因表达谱研究。本文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在畜禽热应激上的研究和应用,对全面筛选畜禽器官氧化损伤、生产性能及体外细胞培养中与热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找和验证与畜禽热应激损伤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提供线索,并为修复畜禽热应激损伤的分子营养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2006年12月26日,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西南大学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入选并名列榜首。2006年1月2日,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这是我国在家蚕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进展,将为我国家蚕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防病找到有效途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