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 膜相关记录2509条 . 查询时间(0.375 秒)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王华楠教授团队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再出新成果,证明微调细胞体积诱导M1促炎巨噬细胞向抗炎M2表型极化的可行性,并且这种免疫调节作用由JAK/STAT信号通路介导,同时还提出了这种PEG诱导的体积调控方法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的可行性。相关成果发表在《生物材料学报》上。
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是一种雌激素驱动的慢性无菌性妇科炎症,与生殖功能衰竭、子宫内膜癌等密切相关,若干预不及时,约40%的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有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目前子宫内膜增生的主流治疗方案包括补充孕激素、手术等,但一些患者对孕激素治疗无反应或表现出耐药。因此,阐明雌激素诱发子宫内膜无菌性炎症慢性化的机制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非激素替代疗法迫在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苏文如团队,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介导的CDK6/ID2轴参与眼部致盲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U)的发生发展,为乙酰化修饰在葡萄膜炎的作用和靶标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于《高级研究杂志》。
30多岁的陈女士一直饱受月经不规律之苦,近两个月月经又未正常“到岗”,经外院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大小约为14*13.6毫米,医生建议考虑宫腔镜手术治疗。然而,出于对手术的恐惧,陈女士转而寻求中医的帮助,来到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中医科。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王嗣岑教授、解笑瑜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界面工程化的杂化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P-I@M1E/AAL),为重编程TME和增强光疗-免疫联合疗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日前,西藏大学校长助理、医学院院长王嗣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解笑瑜教授以及哈佛医学院陶伟教授等团队合作发表研究文章,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界面工程化的杂化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P-I@M1E/AAL)。通过M1-Exo和AS1411适配体偶联脂质体(AApt-Lip)的共挤压制备了双靶向杂化M1-Exo囊泡(M1E/AAL),以装载IR780和PFTBA。P-I@M1E/AAL利用双靶向策略靶向...
带膜药笔是由含有杀虫药的药笔1和药笔外层 所裹的膜状隔离层2组成的。这种带膜药笔能有效 地实现手与药物的隔离,延长药笔的存贮期,增加药 笔的抗潮性能,节省内包装塑料袋。这种产品成本 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71955、82071881、81971584)等资助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应实教授团队在治疗前磁共振成像检出直肠癌淋巴结被膜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 ENE)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直肠癌患者治疗前磁共振中的被膜外侵犯及其预后价值(Extranodal Extension at Pretreatment MRI and the...
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研制出一种载药3D打印薄膜。其由含有特定剂量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和顺铂的凝胶制成,可杀死癌细胞,显著降低复发率,并能最大限度减少传统化疗的毒性。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药学杂志》。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液体活检的重要临床标志物,可用于早期癌症诊断。但它在人体内的数量非常稀少,仅占正常血细胞数量的十亿分之一。想要找到它,可谓大海捞针。
2024年1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教授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召开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进展总结会,宣布全球首例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辅助治疗颈髓损伤引起的四肢截瘫患者行为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她是一穴肛,尿道开口、阴道开口、肛门开口汇集成唯一孔穴,且她有两个子宫、两个宫颈。因先天性泄殖腔畸形,多年前她就在外地医院做过多次整形、重建手术。近期她又因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被当地医院诊断出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不除外子宫内膜癌,切除子宫迫在眉睫!
循环肿瘤细胞是液体活检的重要临床标志物。有没有一双灵活的大手,可以收放自如,既能牢牢抓住循环肿瘤细胞,又可以将它按需释放?
为培养基层高质量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快速实现基层适宜性技术在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的规范化应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诊疗、预防和综合技术能力,持续推进基层适宜性技术推广,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开展“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基层适宜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集中培训,活动采用“请上来“的办法,邀请各市基层医师60余人参加。
气体递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促使多种外源性供体分子及载体的设计和制备。和传统药物分子不同,以气体的方式直接吸入给药治疗需要严格控制剂量,而吸入后的气体递质快速代谢,较难到达病灶位置。由可控触发方式激活供体分子释放,可以优化气体递质的药代动力学及降低生物毒性,实现气体递质在生物体内的良好生物学效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