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医学 NMDA”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046 秒)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家揭示大脑中NMDA受体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分子 神经发育 精神疾病
2024/9/10
NMDA(N-methyl-D-aspartic acid)受体是大脑中最重要的兴奋性谷氨酸门控离子通道,可介导突触传递和可塑性,调控神经发育学习记忆等多种脑功能。其功能异常涉及诸多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NMDA受体通常由两个必需GluN1亚基和两个可变GluN2(2A-2D)亚基组装成异源四聚体通道。不同NMDA受体亚型在表达分布和生物物理学性质上具有多样性,但目前人类...
研究揭示抗抑郁药氯胺酮靶向人源NMDA受体的分子机制
抗抑郁药物 氯胺酮 NMDA 氨基酸
2021/7/29
2021年7月28日,《自然》在线发表题为《氯胺酮作用于人源NMDA受体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竺淑佳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罗成研究组合作完成。
科学家揭示人源NMDA受体的门控机制
人源NMDA受体 门控机制 谷氨酸
2021/7/29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竺淑佳研究组解析了一系列人源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GluN1-GluN2A亚型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并探究了受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门控机制和一个全新的药理学新靶点。
以单侧肢体无力起病的不典型抗NMDA受体脑炎1例报告
抗NMDA受体脑炎 肢体无力 脑电图
2020/11/9
抗NMDA受体脑炎(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是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1],于2007年被Dalmau等首次报道[2],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临床发现率逐渐增多,但对于具有不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仍易漏诊误诊,现报道1例以单侧肢体无力起病,早期抗体检测阴性的不典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旨在加强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早期...
《自然•通讯》:浙江大学邱爽课题组揭示NMDA受体运输的调控机制(图)
浙江大学 邱爽课题组 NMDA受体运输 调控机制
2018/6/14
2018年6月11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中心邱爽教授课题组题为Postsynaptic RIM1 modulates synaptic function by facilitating membrane delivery of recycling NMDARs in hippocampal neur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骨架蛋白RIM...
建立SD大鼠中等和高强度持续训练运动模型,探究不同训练负荷下,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s)、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和驱动蛋白家族蛋白17(KIF-17)表达及认知和情绪功能的变化。 方法:实验建立SD大鼠跑台运动模型,分别进行中等和高强度持续训练4周,中等强度运动时采用递增负荷训练,高强度运动时采用高速训练,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量运动后大鼠体质量减轻程度的变化,...
建立SD大鼠中等和高强度持续训练运动模型,探究不同训练负荷下,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s)、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和驱动蛋白家族蛋白17(KIF-17)表达及认知和情绪功能的变化。 方法:实验建立SD大鼠跑台运动模型,分别进行中等和高强度持续训练4周,中等强度运动时采用递增负荷训练,高强度运动时采用高速训练,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量运动后大鼠体质量减轻程度的变化,...
观察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大鼠截肢后痛行为学及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影响,探讨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截肢术后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截肢前不致痛组(NA组,n=12)、致痛后假阻滞组(PA组,n=12)及致痛后阻滞组(PAB组,n=12)。测量基础值后PA组和PAB组在左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10...
观察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大鼠截肢后痛行为学及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影响,探讨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截肢术后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截肢前不致痛组(NA组,n=12)、致痛后假阻滞组(PA组,n=12)及致痛后阻滞组(PAB组,n=12)。测量基础值后PA组和PAB组在左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10...
观察氯胺酮对幼龄小鼠自主活动和遗忘作用的影响,探讨其与γ-氨基丁酸A(GABAA)、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将幼龄小鼠均分为3大组分别用于自主活动、避暗和跳台实验,每大组再各分为8小组(n=10):A组[生理盐水(NS)+人工脑脊液(aCSF)]、B组(氯胺酮+aCSF)、C组和D组[NS+GABAA 受体特异性阻滞药荷包牡丹碱(Bic)0.10、0.20 mg/kg]...
目的:研究NMDA受体不同亚单位NR2A和NR2B分布与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易损的关系。方法:首先在离体培养的脑组织片中用谷氨酸转运抑制剂造成兴奋毒性损伤,观察在同等损伤条件下运动皮层和梨状区皮层是否出现有差异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然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运动皮层和梨状区皮层的NR2A和NR2B的蛋白含量,证明选择性运动皮层损伤与NR2A和NR2B的不同分布方式有关,为进一步...
观察丹参酮ⅡA(TanII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皮质神经细胞S897位点磷酸化的NMDA受体-1亚基(phospho-NR1 S897)表达以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TanIIA对HIBD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2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BD组及HIBD+TanIIA组,按Rice-Vannucci方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时...
NMDA受体显像剂99Tcm-NCAM的制备和受体结合分析
NCAM NMDA受体 放射性受体结合分析 显像剂
2009/9/24
用99Tcm标记新的美金刚胺(memantine)衍生物N-[2-(N-(2-巯基乙基))氨基乙酰基]-N-(2-巯基乙基)3,5-二甲基金刚烷胺基乙酰胺(N2S2-memantine,简称NCAM),并通过优化标记条件获得放射化学纯度达95%以上的标记化合物99Tcm-NCAM。脂溶性实验测得其脂水分配系数lg P=1.90。放射性受体结合分析显示,其与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
目的: 探讨毫针不同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穴后对胃扩张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和P物质(SP)含量的影响. 方法: 5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5组, 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轻手法组和重手法组. 采用胃内植入气囊并充气压40 mmHg造成胃扩张疼痛模型, 轻手法和重手法针刺足三里穴为施治因素, 以拟痛行为学评分标准观察其拟痛行为学,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