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共查到“性社会学 模式”相关记录4条 . 查询时间(0.39 秒)
一.男性中心社会的性存在的理论基础是性别本质主义
维持个体存在并繁衍后代,是一切生物所共同具备的生物属性,人类也不例外。战国时代的告子便对其论敌孟子提出了“食、色,性也”的著名命题〔1〕,即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但自人类起源以来,人类的性就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sex,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sexuality。潘绥铭教授在国内较早将sexuality译为“性存在”,根据他的定义,性存在的“...
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教育模式选择
艾滋病 青年流动人口 北京市
2008/4/18
本文以配额抽样方式调查了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显示,青年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运用“继续社会化”理论,比较了社会化的正式机构,如家庭、单位、社区等对青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社区教育对流动人口产生了显著影响。
性别本质主义与男性中心社会的性存在模式
男性中心社会 性别本质主义
2008/4/16
男性中心社会的性存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将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归因于其生理性别的性别本质主义,这一理论存在诸多矛盾。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两性社会性别角色不是由生理性别造成,而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性别本质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维护男性中心社会的意识形态。
张朝雄 获得资助:《超越激情——异地恋大学生的性爱模式》
项目 张朝雄
2008/4/16
中国人民大学 性社会学研究所
2007年《资助学生进行“性”研究》项目
申请表
研究的全称: 《超越激情——异地恋大学生的性爱模式》
研究的起止时间:2006年9月-2007年8月
申请者姓名:张朝雄
所在院校、系、专业、年级: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6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基于哪个一级学科:社会学
研究基于哪个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