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缺失”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新冠病毒可能导致重要免疫结构缺失——有望解释康复者二次感染原因
新冠病毒 免疫结构缺失 康复者 二次感染
2020/8/28
据《科学》网站最新报道,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在内的4所研究机构,对死于新冠肺炎的病人进行尸检分析发现,死者体内缺少“生发中心”。这个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新冠肺炎在重病患者身上的发展过程,并为疫苗研发者提供一定启发;同时可能成为理解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的突破口。“生发中心”是一个独特的显微结构,分泌抗体的效应B细胞可在其中发育成熟并改善其对于病毒的抗体反应,因此也可被形象地看作为,存在于脾脏...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对男性不育的临床价值研究
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不育 临床价值 无精子症因子
2021/3/16
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对男性不育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7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09例男性不育患者,依据临床诊断类型分为初诊为不育组(369例)、精子状态异常组(117例)和睾丸发育异常组(23例)。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叶酸代谢基因缺失对ALS线虫运动能力影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超氧化物歧化酶1 叶酸
2014/10/11
了解5-甲酰四氢叶酸环连接酶(Y106G6E.4)、蛋氨酸合成酶(R03D7.1)和四氢叶酸脱氢酶(Dao-3)基因突变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秀丽隐杆线虫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与N2株系杂交获得单拷贝G85R:YFP雄虫,分别与VC2322(Y106G6E.4)、RB755(R03D7.1)和VC1197(Dao-3)突变株系回交,单线虫PCR法鉴定后代三突变基因纯合性,荧光鉴定超氧化物...
探讨中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中国知网、万方、VIP和PubMed,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3月,收集有关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缺失数据的识别与处理
缺失数据 缺失机制 调查研究
2014/2/18
数据缺失在调查研究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出现造成部分原始样本信息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研究结果的有效性,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缺失数据产生的3类机制为完全随机缺失、随机缺失、非随机缺失。目前常见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删除法、加权调整法、插补法、参数似然法,其各有优缺点,应针对缺失数据产生的机制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生存关系分析
牙齿缺失 胃癌 生存分析
2014/8/5
探讨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为胃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林县营养干预试验随访24年中发生原发性胃癌患者2 084例进行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生存关系的分析。结果 随访5年结果表明,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肿瘤家族史、饮食情况、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后,男、女性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死亡风险均无关(P>0.05);随访15年和24年结果表明,牙齿缺失与胃癌...
线粒体DNA缺失和功能缺失对核基因影响
线粒体功能缺失 核基因表达 人全基因组芯片
2014/8/12
探讨线粒体DNA(mtDNA)缺失和线粒体功能缺失对核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人全基因组芯片分别对mtDNA缺失、线粒体功能缺失及正常HepG2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HepG2细胞比较,核基因表达差异倍数>2倍的m tDNA缺失细胞共有5 489个,其中3 350个上调,2 139个下调;而线粒体功能缺失细胞共有3 334个,其中1 457个上调,1 877个下调;m...
目的 探讨秋水仙碱(Col)和长春新碱(Vin)诱导tk基因分子突变类型及机制。方法 挑选经Col, Vin诱导的tk基因突变子(tk-/-)和自发突变体,提取基因组DNA, 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扩增,杂合性缺失(LOH)分析等技术,分析其tk基因杂合性缺失。结果 Col和Vin诱导突变体的tk基因LOH发生率分别为91.5%和92.1%。由LOH分析结果显示,诱导突变体的LOH发生率在自发突变...
缺失HPI毒力岛的EAggECO42突变菌株的构建及鉴定
2007/7/25
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 coli,EAggEC,EAEC)是1987年分离的第五类致泻性大肠杆菌,以其对上皮细胞株HEp-2特有的集聚样粘附方式得名,其具体的致泻机制目前尚不清楚[1]。最初在耶尔森菌中发现的HPI毒力岛(high-pathogenic-ity island, HPI),也分布在多种肠道杆菌中,如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克雷伯菌和沙门氏菌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