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医学 MRI”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精密测量院提出129Xe MRI肺部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同时成像新方法(图)
精密测量 成像 临床
2024/11/24
2024年11月15日,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在肺部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可视化定量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提出了一次采样可同时获取气态和溶解态129Xe MRI影像的新方法,并在间质性肺疾病等肺部重大疾病上开展了应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提出129Xe MRI肺部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同时成像新方法(图)
成像 辐射 临床
2024/12/24
2024年11月15日,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在肺部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可视化定量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提出了一次采样可同时获取气态和溶解态129Xe MRI影像的新方法,并在间质性肺疾病等肺部重大疾病上开展了应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2024年11月1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

气体交换是肺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疾病等肺部重大疾病都会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异常。传统临床影像技术(如CT、ECT、MRI等)难以对肺部气体交换功能进行精准检测。超极化129Xe肺部气体MRI技术,利用自旋交换激光光泵技术将129Xe气体的MRI信号增强10000倍以上,并将其作为对比剂经口吸入肺部进行成像,解决了传统MRI因肺部质子密度低(信号强度约为其余正常实质性组织1/1...
更精确地定位和追踪大脑信息流 功能性MRI脑成像分辨率提高十倍
核磁共振 美国加州大学 分辨率
2023/12/8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团队开发出一种超高分辨率7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仪,其记录的细节比当前7T扫描仪多出10倍,比当前大多数医院使用的主流3T扫描仪多出至少50倍以上。这一显著提升意味着,科学家可看到功能性MRI(fMRI)的细节宽度小至0.4毫米,而当今标准细节宽度要达到2到3毫米。研究成果2023年11月27日发表在《自然·方法学》上。

近日,在湘雅医院泌尿外科祖雄兵教授的指导下,王睿哲博士和刘培华博士完成了多例MRI—TRUS经会阴穿刺活检,借助融合超声设备为患者带来了更精准的诊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标志着湘雅医院前列腺癌诊疗领域的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2022年1月10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廖伟华教授牵头组织国内影像学专家共同制订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MRI技术与报告规范》发表在2022年《中华放射学杂志》第56卷第1期的“规范与共识”版块。廖伟华教授为排名第一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院放射科龙学颖教授、刘慧教授为排名前2位的共同执笔人。据悉,这是国内第一篇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MRI成像技术和报告进行规范的共识性文献,标志着湘雅医院放...

2021年10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增补培训基地的名单,北京友谊医院经过严格审核,顺利获批成为北京地区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培训基地。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医师彭晖、副主任医师孙志军分别获聘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基地(器械植入)”培训导师。
马拉松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热门的一项大众健身运动,关于其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各种急慢性的损伤也引起广泛关注。髌腱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结构,髌腱损伤时内部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和增加膝关节损伤的风险。目前关于马拉松与髌腱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认为马拉松对髌腱没有影响[1, 2],也有研究发现髌腱在跑后出现损伤[3]。
中华医学杂志业余半程马拉松运动员足部损伤的MRI表现
业余半程马拉松;足部损伤;MRI表现
2022/3/10
招募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北京地区84例(168侧足)业余半程马拉松运动员,收集其年龄、性别及是否患有足痛等资料,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21~60(40.7±9.3)岁。对所有入组者行均行双足MRI检查,并使用足踝损伤程度量表(FASS分级表)对参与者进行足痛程度分级。分析业余半程马拉松运动员足部疼痛相关的MRI表现特点。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地区业余半程马拉松运动员中有疼痛症状足者比例...
目的
基于MRI定量分析长途徒步拉练对大学生膝关节急性损伤及膝关节软骨亚区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19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新入学的27名男性青年大学生,年龄17~20(19.48±0.14)岁,均全程参加为期8 d、240 km的长途徒步拉练。在徒步前(基线测量)和徒步后1 d(随访测量)利用高场MRI对其右膝进行三维定量MRI。两名影像诊断医生评估膝关节急性损伤情况,包括半月板和软骨损伤(5...
目的
基于MRI T2弛豫时间参数图分析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膝关节周围肌肉T2值变化特征。
方法
招募业余马拉松运动员12名为马拉松组,其中男5名,女7名,年龄21~37(27.5±5.4)岁。于马拉松赛前1周、赛后12 h及赛后2个月进行双膝关节MRI检查;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为对照组,其中男5名,女10名,年龄24~27(24.9±1.0)岁,进行双膝MRI检查。应用T2弛豫时间参数图成像序...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影像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医学影像技术平台之一,拥有联影3T磁共振、西门子3T磁共振等重大仪器和一支由国内外优秀人才组成的顶尖科研团队。近日,影像中心安装一台国产PET/MRI设备(联影uPMR790)并已投入使用,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台专门用于科研的PET/MRI设备。PET/MRI是PET和MRI有机结合形成的一体化大型功能代谢与分子影像诊断设备,同时具备PET和MRI...

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维持离不开力学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调控与适应必不可少。肿瘤治疗中,除采用小分子、纳米药物调控病灶部位的生物力之外,在实现肿瘤组织物理性机械杀伤方面,临床上也会借助光声冲击波、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磁场等干预方式实施治疗。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液态金属微颗粒在低温冻结作用下发生液固相变时会引发微型爆破,由此形成锋利尖锐的刀...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杨晓冬课题组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的病灶良恶性诊断技术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杨晓冬 乳腺磁共振成像 MRI 病灶良恶性诊断技术
2020/9/3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稳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在常用的影像学筛查手段中,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创无辐射、多病灶敏感、信息丰富及不受乳腺密度影响等优点。不同序列的MRI能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多维度的丰富信息,进而让医生能更准确地诊断。通常在不同序列中,对应参数图的强度数值和病灶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均息息相关。如动态增强序列(DCE-MRI)中,其参数图...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段小洁课题组及合作者在MRI兼容神经电极及DBS-fMRI联用揭示DBS对大脑调制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北京大学工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段小洁 MRI兼容神经电极 DBS-fMRI DBS 大脑调制效应
2020/4/16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段小洁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梁智锋课题组合作,研制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纤维的高度兼容MRI的DBS刺激电极,在帕金森症大鼠模型上,实现了DBS下整脑范围内完整fMRI脑激活图谱的扫描,发现了DBS治疗帕金森症效果与不同脑区激活的关联关系。该石墨烯纤维DBS电极具有高于同尺寸铂铱(PtIr,临床DBS所用的材料)电极70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