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马.恩.列.斯思想研究 学”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2.984 秒)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李彬彬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神圣家族〉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5CKS001),最终成果为《思想的清算与转变———〈 神圣家族〉的文本学研究》。
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中的说法,作为“经济的细胞形式”和“显微解剖学所要做的那种琐事”的商品的“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一节,亦即价值形式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难懂的那一部分”(马克思,2004年a,第8、61页),因而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
“学奸”与“经师”的扞格
汉宋兼采思想 章太炎 刘师培 晚清
2013/3/22
汉宋兼采思想勃兴于清嘉道年间,以陈澧等人为代表,戊戌变法后转入伏流。自其学说之始,学界对其评价便是褒贬不一……,显者如章太炎、刘师培等批评尤烈。章氏认为陈澧属“三奸”之列,刘师培则认为陈澧兼采之学“曲相附和”、“近名”。而肯定者则有钱穆给予的“经师”之美誉。然而“学奸”与“经师”之间的“扞格”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学术发展至今日,已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解读,或许抛却立场,以客观眼光观之,汉宋兼采思想...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
马克思 自然观 新陈代谢
2010/11/22
马克思的自然观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两部分内容,自在自然能够不断地向人化自然转化。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人类与自然之间以及人类社会内部正常的新陈代谢关系的断裂,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则是恢复和维持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实现人类社会内部“和解”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解”的最终答案。
马克思学研究与“以人为本”的提出
马克思学研究 以人为本
2010/11/25
尽管“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及“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却长期以来没有承认这一点。从19世纪末第二国际思想家将马克思理论实证化,到今天我们理直气壮地提出“以人为本”,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简要地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以“回到马克思”为进路、以开掘马克思丰厚思想资源为旨归的马克思学研究,在“以人为本”的提出和学术论证过程中功不可没。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键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与读者见面,这不仅将极大地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而且也将极大地推动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无论是对于我国的理论建设还是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学好用好《马克 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着重谈谈对加强学习,致力创新,建设中国化时代化的马...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
2009/6/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关系。综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发展史,没有一种哲学真正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它的重要起点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多个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行了完整的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生态学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学 生态社会主义
2009/6/12
生态马克思主义首次将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其间经历了从以生态学思想补充马克思主义到主动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这一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不仅决定了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主要方式,也决定了“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必须以“人类本身的和解”为前提。
当前马克思文献学与文本研究的新进展
文献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 巴黎手稿
2009/6/5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文献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深入开展马克思的文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巴黎手稿》这两部经典著作的文献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讨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确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上微妙的差异问题以及《巴黎手稿》的评价问题,论述了马克思文献学研究对于解读马克思思想的基础性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把人类历史依次划分为资本主义前、资本主义和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第三个阶段。马克思主要从劳动条件和自然关系的约束方面考察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对资本主义前的一些社会形态进行了科学概括,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资本将对传统社会实行全面的改造,资本将突破地方性和民族的狭隘眼界,创造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体系。资本在全世界胜利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解体创造条件...
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与马克思学的神话
主奴辩证法 神话 马克思学
2009/5/22
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学术关系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两者关系的突出之处在于,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论述的(主奴)辩证法。本文分析了萨特、科耶夫、伊波利特、马尔库塞、乔纳森等西方马克思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著述,以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精神现象学》的评述,深入解读了黑格尔对"主人和奴隶"的论述。作者认为,必须分辨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受到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文本解读--第十届“马克思学论坛”概述
马克思学论坛 概述 所有制理论
2009/5/22
2009年2月13日,第十届"马克思学论坛"在中央编译局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央编译局杨金海研究员主持,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李惠斌研究员作"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文本解读"的主题发言(发言要点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3期《重读〈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以及"个人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解读》一文)。①清华大学哲学系韩立新副教授为主要评论人(评论要点见本期《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地位问题之解析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2009/5/13
本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指以《资本论》为核心体系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至于目前的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由于其归属标准尚不明确,其地位问题不在讨论之列),即目前学界习惯称之的传统政治经济学。关于这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地位的讨论虽然较为热烈,也产生了相当的反响,但由于讨论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地位问题,似乎又不足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的地位。这显然不利于问题的拓展与...
马克思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和生态学思想,使得马克思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两者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始终是把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最高价值取向。这就是马克思学说与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的本来面目。探讨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使人与人的发展和自然与生态发展问题回归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分是第一卷中的“圣麦克斯”章: 如果不算这部著述的“先行稿”和第二卷中遗失的两章, 那么按照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版式, 翻译成中文这本书约有620多页, 而“圣麦克斯”章竟达424页, 几乎占了全书手稿的十分之七! 这一章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作为青年黑格尔派重要成员并在其中显得非常另类的麦克斯·施蒂纳当时引起轰动的一部书《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极其详尽的考察...